当前位置:滚动 > 正文
替英雄答的那声“到”,喊出了什么?
2018-05-16 17:42:07 来源:

新兵艾坤下连分到了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猛插决胜连”。当晚点名前,班长特意叮嘱:“咱们连点名与别的连队不同,会先点四位连史上英模的名字,全连官兵要一起答‘到’。”艾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刘禄、华明志、李言福、刘文举……”当新任指导员汤王星呼点4位英雄的名字时,新兵所在排答“到”的声音底气不足,完全被老兵高亢的答“到”声浪覆盖。

此刻,目睹这一幕,指导员汤王星心里起了波澜。刚从机关到连队任职,自己对“猛插决胜连”的精神又真正理解多少?铿锵响亮答“到”很容易,但答“到”之后怎么办?有一段时间,这些问号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

几年过去,如今汤王星已成长为该旅保卫科科长,艾坤则挑起了“猛插决胜连”英雄班班长的担子。当聊起各自在这个英雄连队的成长经历,俩人像约好了似的,竟然都从那次点名打开了话匣子。

有了对英雄的认同,答“到”声才会真正从心底迸发出来

“从1941年创立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开始,连队涌现出‘刘文举班’‘李言福尖刀小组’等7个光荣集体和13名英雄人物……”

看到连队满墙荣誉,汤王星眼里不光只有自豪,还有不易觉察的凝重。这位新任指导员知道,自己必须把这些陌生的资料像一日三餐一样吃进肚里,血液里才会奔涌出薪火相传的力量。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连史,毕竟隔着一条时光的长河。”汤王星回忆说,他把400多页的连史打印出来,一有空就看几页,并在页面空白处随手记下心得和思考。他相信这些零碎的文字,能帮自己强化记忆。

两个月后,连史簿翻到了最后一页。连队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节点,还有那些重锤般击打他的战斗故事,如一片树叶上纵横交织的脉络,慢慢地印进了他的脑海。

“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不可或缺,就像农民种庄稼,想有一个好收成,必须下功夫精耕细作。”新兵下连第一次点名后,汤王星想了半夜,决定带着官兵把连史学透——只有让墙上和纸页上的东西,像阳光一样落进心里,才能催发行动。他给每名新兵发了一册打印版的连史,带着全连官兵一段一段认认真真学习,他希望英雄们的故事能像花朵一样,一朵一朵在官兵的心里绽放。

艾坤说,指导员的讲述,让他觉得“厚厚的连史,跟自己领到的专用枪一样锃亮,重如千斤”。

花了3个多月读完连史,与战友们交流,艾坤发现自己和大家一样,只记住了一些故事和大概轮廓,有些东西在心头若隐若现,想抓又抓不住,想说也说不出。

汤王星心里清楚,从学到悟,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针对年轻战士的特点,他又琢磨出了一些新方法:看新闻前后,抽点一两个战士上台讲一段连史,或者自己的心得;每周组织一次连史故事会,每人脱稿讲一个连史里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故事;每个月开展一次连史知识竞赛;开办连史系列讲座,他和连队干部主讲,一周一讲。

“大家都在学,在思考,课余时间交流,常说起连史里的事,自己不动脑子,没想法,嘴都插不上。”艾坤说,氛围逼着人思考,脑子慢慢醒了,就会去钻去想。

有一件事,汤王星和艾坤都记忆犹新。

那年,曾参加过解放海南岛的连队老兵杨凤林,从山东辗转千里寻找老部队。因部队驻地多次变迁,80多岁的杨老在炎热的海南整整找寻了半个多月才到连队。杨老与连队官兵交流座谈,讲了很多当年的战斗故事,离开前悄悄留下了食宿费,并把自己的9枚军功章捐献给了连史室。

“一个连队的精神血脉是一代代官兵接力传承下来的。”汤王星说,“每年建军节,连队都会邀请一些老兵回来,同大家追忆峥嵘岁月,讲述传统故事。”

“慢慢的,后来耳边再响起英雄们的名字时,对我们就不是简单的几个人名,而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艾坤说,有了对英雄的理解与认同,他觉得答“到”声才是真正从心底迸发出来的。

心灵跟英雄有了交集,才会真正身“到”魂“到”

替英雄答的那声“到”,喊出了什么?

每天点名,当呼点四位牺牲烈士的名字时,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猛插决胜连”官兵集体答“到”。江碟群摄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答“到”次数的增多,艾坤越来越觉得,那声“到”字不简单。

这个“到”字的内涵,在该旅政委刘石燕看来,至少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声“到”,第二层是身“到”,第三层是魂“到”。

“前辈们以血肉之躯书写的精神品格,如果不能从书页里走出来,融入我们的成长实践,哪怕再响亮的答‘到’声都只是形式。”刘石燕说。

一开始“总觉得连史里的故事离自己很远”的艾坤,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名字竟然和英雄们一起在指导员的讲评中出现。

新兵下连3个月左右,连队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每个班的成绩以班级最后一名的成绩为准。那天出发不到2公里,艾坤拉伤了大腿,一瘸一拐。汤王星几次叫艾坤上车,艾坤就是不肯。被强行拉上车后,艾坤竟难过得哭了起来……

眼前一幕让汤王星心里一震:连史上战斗英雄田文忠、刘长德重伤不下火线,死守阵地为增援部队赢得了时间,艾坤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不就是英雄品质的体现与传承吗?

讲评时,汤王星给全连讲了艾坤的故事,告诉大家如何将英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训练之中,写好自己的军旅篇章。

从那以后,点名时再听到英雄的名字,艾坤觉得“那就是在呼点自己”,答“到”的时候自豪极了。

心灵跟英雄有了交集,才会真正身“到”魂“到”——

有一次,上级组织红蓝对抗演习,连队担负指挥所防卫任务。艾坤和3名战友担负指挥所外围潜伏哨,几十个小时没有挪窝。“当时正是夏天,草丛里尽是蚊虫,咬得我们浑身是包。”艾坤回忆说,想一想昔日战场上前辈们忘我拼死的血性,我们吃的这点苦算啥。

有了日积月累的浸润,英雄的种子就会开花结果

刻着“猛插决胜连”的荣誉石默默地卧在连队前草地上。连队官兵获得荣誉时,都喜欢在荣誉石前拍照留念。

“连队门口的‘猛插决胜连’和‘刘文举班’两块荣誉奖牌,是按照1∶100比例制作的。挂牌那天,全团官兵集合在连队前边,团领导亲手挂,非常隆重。”汤王星说,这个仪式,许多官兵常常说起。连队每天集合、点名都面对着这些荣誉奖牌,就是要时刻提醒每名官兵,自己是英雄连队的一员。

记者发现,在这个连,替英雄答“到”其实无处不在。从底蕴、氛围到军事训练、日常生活,这里时时处处都弥漫着崇尚、追随英雄的味道。

除了重大演训任务,连队在日常工作上也颇用心思。各班日常管理、军事训练、内务卫生、作风纪律等,每季度以打分综合排名评选优秀班长,一年能获三次“优秀班长”,就会晋级为连队的“英雄班长”,披红戴花给予表彰。

连队士官李小双,新兵时体重180多斤,训练跟不上,一度想逃离部队。后来李小双被分到“猛插决胜连”后,像变了一个人,不到半年就瘦了40多斤,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聊起此事,李小双笑道:“英雄连的兵,身上就得有一股子英雄气,不努力,真没脸待下去。”

“虽然我在连队任职不到4年,但我不论干什么工作,标准和要求都会不自觉高一些。”汤王星说,心灵和血脉里有了英雄精神和品质的浸润,就会从内到外散发出不一样的精气神。(王雁翔  陈永庚 刘华)

标签:

责任编辑:zN_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