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真实与职业伦理间需权衡三个关系
2018-05-16 17:45:10 来源:

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之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这里强调的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既强调个别的真实,更强调整体的真实,需要我们细心领会、准确把握、认真贯彻,在实践中切不可片面地追求所谓新闻性而忘却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伦理:党性、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多元,一方面为媒体提供了诸多新闻素材;另一方面也对我们在追求新闻真实的同时如何较好地把握职业伦理和诸多规律,写出真实感人、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至少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事实与导向的关系

去年年底,上海某亲子园及北京某幼儿园疑似虐童事件再一次引发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与导向性的思考。事件发生后,大量信息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在第一时间发出,使人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时效,忘记了本应具有的客观、理性的立场而盲目汇入其“合唱”,结果不但没有揭露真相,反而对社会舆论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混淆了人们的视听,误导了人们的看法,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后经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事件真相才得以较为全面地揭露,造谣者受到了应有的惩戒。但是毕竟不良影响已然造成,需要时间去消解,某些媒体的轻率做法,对其公信力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以上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新闻舆论工作中导向的重要性,新闻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塑造公众的认知,必须注重理性引导。一篇新闻报道中,总是事实与导向并存的,缺乏事实支撑的导向固然不可成其为新闻,缺乏导向的事实,也往往是流于片面的事实甚至是伪事实。新闻工作者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增强理性与导向意识,尤其是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情况,需要提高警觉、加强学习进而提高辨识能力。

在关心民瘼、直面问题的同时,积极正面地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更多正能量,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舆论引导,一方面是对媒体姓党、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大局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新闻作品是作为客观事实在主观头脑中的反映,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编辑中,一定要提高党性与责任感,一切从大局出发,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

法规与人情的关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追求广告效益,有些媒体靠制造轰动新闻和有关法理人情的事件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些记者片面追逐所谓新闻卖点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在市场化条件下,人际矛盾、经济纠纷成为常态。在纠纷中,特别是涉及到亲情伦理的时候,如何处理好法律与人情的关系是对媒体良知的一种考验。最近,某文化名人故去,又有媒体炒作他与前妻的恋爱婚姻以及其女儿扬言在其身后争夺财产的事情,利用该名人的私生活博取公众眼球。要指出的是,即使那些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这种对于名人逸事的过多关注也是一种损害亲情、不利于社会道德维系的行为。

新闻舆论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都是一种导向;新闻报道所体现的对于新闻事件中的人或者事的态度与喜好,也会对读者的心理、趣味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人是复杂的存在,名人之所以是名人,主要还是因为他对于社会的贡献,婚姻只是其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有的媒体只抓住一点,不顾其余,本身就是不求真的表现。充满人伦亲情的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本单位,当父子、母子、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保护亲情是媒体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其实,不仅仅是父子、母子、夫妻等基本的亲情要如此,其他的人际矛盾都需要在报道中权衡。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伤害当事人。好的新闻记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好的新闻作品具有规范调节、社会认识、价值引领等功能,总能给人以鼓舞。而那些从逐利出发、以猎奇为主的“新闻套路”,因为缺乏正能量,最终会被人们所摒弃。

理性与人性的关系

新闻应该是对美好人性的弘扬,新闻作品如何处理好职业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是人性的体现。今年年初,国家网信办会同六部委联合整治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对几个专事炒作隐私的账号进行了永久关闭,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如前所述,有的媒体专事披露明星隐私,甚至不惜培养狗仔队去追逐所谓“内幕”,这是一种违背人性的恶劣行为。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新闻即人言,是无限放大的人言,而当新闻成为不负责任的“人言”的时候,“人言可畏”的悲剧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人言可畏,畏在什么地方?一是畏在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却能不断地扩散和发酵;二是畏在侵害个人尊严,不利于个人的生活。将个人的东西无限社会化,是对人性的伤害,一个明星,是不是一定要全面地受到社会监督和品评?从隐私权的角度讲,如果个人的隐私都可以变成社会问题,结果就有可能导致舆论杀人。2011年1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规定,“维护采访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弘扬美好人性,是新闻伦理中的应有之义。

那么在新闻写作中,究竟是职业理性即技巧重要还是伦理重要?那张在世界新闻史上著名的图片《饥饿的苏丹》的作者凯文·卡特的悲剧提醒我们,违背新闻伦理的职业技巧是危险的,不值得提倡。好的新闻作品,一定是既富于专业性又富于人文情怀的作品。在新闻写作中,技巧应服务于新闻本质,而新闻的本质,归根结底是追求真善美,以美的力量激发人性的美好进而推动社会前进。人性之美,体现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新闻刊发的全过程,不但是技巧的,也是理念的。说它是技巧的,因为它与新闻的发现、采访的技巧、编辑的语言密切相关;说它是理念的,是因为导向正确、取向高雅、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超越世俗的力量,使读者感受到其独特价值的同时,使人在逆境中坚忍、在艰难中奋起。在10年前那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国新闻界的表现就堪称典范。央视中断所有节目,24小时不间断地全方位报道;众多媒体的记者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第一时间奔赴地震灾区,而几乎所有媒体都留有编辑人员,时刻坚守在岗位上……这是中国新闻人至高职业品格的一次全面展示,他们既向世界客观报道特大地震的灾情,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媒体人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愫与人性之美,在人类新闻史上写下壮丽的篇章。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件复杂的系统性的社会工作。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情况,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一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运用全面的观点来对待新闻的真实性;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严于律己,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中去;此外,新闻工作者还应该加强修养,以史为鉴。中外新闻史上,由于新闻伦理的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在少数,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在新闻真实性的追寻与新闻伦理的恪守之间寻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作者系《人民政协报》学术周刊主编)

标签:

责任编辑:zN_2402